2001.09.13

[工務]騎樓整平,遙遙無期?

林晉章議員研究室新聞稿 
日期: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十三日

騎樓整平,遙遙無期?

 騎樓是台灣建築物中特有的設計,台灣氣候潮濕多雨、夏日炎熱,每到梅雨季節、夏日颱風時期,行人外出莫不困擾不已,而騎樓設計正可彌補此缺撼。然時至今日,綜觀台灣各地,騎樓高低不平、違規使用情況普遍,對行人而言,可說深切感受到窒礙難行的滋味。 

 馬市長的政策白皮書中承諾要建設「無障礙的行人空間」,除了要全面重鋪人行道外,對於整頓騎樓部份,更將透過建管法規來指定建築線與騎樓高度,釐清民眾權利義務,發揮騎樓應有的功能。人行道更新工程,因去年預算進度嚴重落後,今年在議會強力監督下,市府工務單位如火如荼趕工中,工程已逐步趕上進度,但對騎樓整平與淨空,長久以來仍未見市府有任何改善動作,「無障礙的行人空間」難道只是口號?「騎樓整平、淨空」仍遙遙無期? 

 林晉章議員指出市區騎樓高高低低,民眾走起路來經常得提心吊膽,且有的落差甚大,行人只要一不注意踩空,當場就醜態百出,甚至因而受傷,而對於推娃娃車的媽媽、身心障礙者更是寸步難行。然而造成騎樓高低不平,主要早期未管制騎樓高度,至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修訂「建築技術規則施工編」及「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才將騎樓高程納入規定。再因台北市道路在重鋪道路柏油時,未將舊有路面的柏油刨平,只是偷工減料的將柏油加鋪上去,而使道路呈中央突起的饅頭狀。現在鋪設柏油的情形雖已有改善,但當時興建的大樓在新建時的室內高度,卻是以馬路中央點高度為準,因當時道路柏油每次鋪設未先銑鉋即鋪設柏油層層加高,使路邊大樓的騎樓施作也因馬路高度差異致高低不平,讓原有台灣建築物特有的騎樓設計,已成為社區中的亂象,連接人行道的障礙,變成了都市景觀及行路之瘤。 

 林晉章議員於八十三年曾舉辦如何落實「台北市區道路管理規則騎樓應整平座談會」並要求市府全面清查台北市騎樓不平狀況且多次質詢要求市府對人行道改善工程、騎樓整平、淨空部份,創造真正的「無障礙的行人空間」。但市府長久以來,只是紙上談兵,對民眾日常生活必遇到的「小問題」、「老問題」遲遲未解。今年四月三十日建管處又提出「騎樓整平改善計畫」並報經市府同意動支第二預備金三00萬元,對列為先期改善路段,計劃由委外規劃單位選擇適合路段進行規劃設計,現正依政府採購法辦理委外規劃招標事宜中,決標後預計七個月完成規劃設計,再配合九十一年度編列五百二十萬概算,進行實質改善工程,若成效良好,再逐步推動。 

 林晉章議員今(13日)在工務部門質詢時強烈要求市府須明確出時程,嚴格執行並展現公權力,而非又僅是紙上作業虛應故事一番。讓市民、外國觀光客、身心障礙者長久以來所詬病騎樓不平的陳年問題有所改善,還給行人一個暢通的行路空間,進而讓台北的都市景觀能夠進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