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問題座談會新聞稿
102.3.28
自從「文林苑」風波事件發生後,都更成為社會各界熱烈討論的議題,昨天在一項「都更問題座談會」上,與會的學者、業者、官員、民代紛紛肯定都更對於都市美化、環境綠化、交通安全的貢獻,認為應該要透過政府力量,協助加速推動,但都更實施者與地主,還有地主與地主之間應該先建立共識,加上政府相關單位加速審議工作,都更工作方能克竟其功。
這項由台灣地方民代公益論壇、台北市議員林晉章研究室共同主辦的「都更問題」座談會,二十八日上午在台北市議會舉行,主持會議的台灣地方民代公益論壇理事長、台北市議員林晉章表示,台北都會區許多在戰後興建的房子已經五、六十年,確實需要更新,台北市長郝龍斌邀請政大教授張金鶚擔任副市長,就是希望能加速推動都更工作,因此藉由這次座談會,讓社會了解目前都更困難問題之所在。
李欣都更公司總顧問李克定指出,推動都更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公共利益」,但何謂『公共利益』?大家對其相關法令定義不太清楚,造成許多爭議;其實政府制定許多良善相關法案,但宣傳不夠,未來對於『公共利益』應更清楚闡述,讓社會形成共識。
台北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張義權表示,推動都更要成功,必須要法制化、透明化、公平化、公益化。政府必須在制定法令後加強宣導,讓大家遵守;都更進行過程所有財務必須透明化,讓大家了解都更前後的產值變化,才能建立互信。
張義權說,所謂公平化就是建商與地主之間,雙方均能合理獲利;而公益化則不應停留在捐錢回饋,而應像日本「六本木」提升國家形象,增加國際人士前往觀光旅遊,這才是真正的公益化;因為公益化必須是無形的、永久的。
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王朝志說,都更案的成敗,地主能否建立共識是主要關鍵,所以地主要能引領公眾利益,踴躍出席會議表達意見,同時暸界相關法令,例如建商利益,法令限定在百分之十二,但大家都不了解。
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杜國源認為,都更實施者與地主之間應該是股東關係,現在大家都只重視個人的絕對價值;未來政府應培養社區熱心人士協助推動社區都更;而且健康的都更法令應該重視執行面,而不能只追求理想性,否則就不容易執行。
中華民國建築商聯合會秘書長于俊明指出,公共利益界定非常重要,例如政府徵收、環評,都要能夠令人信賴,否則一味泛道德化,將造成建商風險過高;因使信賴保護原則必須法制化,文林苑事件發生後,未來都更必然更加困難,唯有依賴公權力介入整合,才可能進行老舊社區的全面都更。
※ 新聞連結;
● 03/2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