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3

斑馬線內行人最大 洗刷交通無序的污名

台北市議員林晉章研究室新聞稿
6.23
 
斑馬線內行人最大 洗刷交通無序的污名
 
去年4月,前南非大使陸以正過馬路行穿線時,被一輛轉彎車撞傷骨折;同年6月,前立法委員趙永清岳母在斑馬線上被砂石車碾過,這兩起事件再度引發社會開始對行人路權的關注。前交通局長、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今直言,台灣是沒有汽車文化的國家。他強調,禮讓要出自內心,而不是斤斤計較該禮讓多少公尺。對於教育局副局長林信耀建議,在行穿線未禮讓行人優先要重罰,他也表示認同,指出台灣的罰則相較於歐美真的是太輕了。羅孝賢說,台灣的環境很難做到人車分離,對於維護行人安全,須要結合民代、政府單位及民間共同持續努力。 

「斑馬線內,行人最大!」為帶動行人尊嚴重要性,中華維德協會與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於今(23日)合辦「禮讓行人 行人優先-建立行人穿越道絕對權威」座談會。今天出席的貴賓有立法院長副院長曾永權、交通部常務次長張邱春、警政署警政委員施源欽及台北市警察局長黃昇勇。而參與討論的學者、專家有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副教授周文生、警政署交通組組長李平生、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潮儀、台北市交通局長林志盈、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信耀、交通大隊大隊長黃勢清、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林曉儀、台北市國小導護志工隊總隊長陳良銓、獅子會300A1區下任總監鄭道檣及扶輪社3480地區總監胡俊弘。

主辦單位之一的中華維德文化協會理事長傅仁雄致詞表示,台灣雖號稱民主、自由,但路上交通,還停溜在人讓車而非車讓人的階段,無法與其他先進民主國家相比,因此希望透過此次座談會,提高宣導強度,兼顧安全、禮讓,營造和諧的社會。另一主辦單住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副召集人、台北市議員楊實秋舉一親見的實例,有一肢障人士每天上午9:30及下午4:30都會經過台北市議會後門松高路上無號誌的行穿線,但均無汽機車願意暫停,讓他先行走過,因此過一馬路,總要耗時很久,楊實秋說,身為議員看了很難過,行人如此的不被尊重。對於楊實秋所提的情景,主持人、台北市議員林晉章則表示,座談會前,曾與交大等單位在那地點觀察,確實行人難行,只有極少數的駕駛人願意暫停,禮讓行人。他說推動禮讓行人運動還有長路要走。
 
曾永權在座談會上指出,禮讓行人看似國中小學生的教化議題,但實際上,它牽涉到台灣軟實力是否能成為國際上的驕傲,這是相當重要,也期盼透過各界努力,落實在全民的生活上。施源欽則表示,舉辦這場座談會,使禮讓行人的議題發酵,盼禮讓行人成為台灣文化。他認為交通執法是最後手段,應該透過道德教育深植人心。

台北市在去年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人數佔全年死亡人數約34%,再據交通警察大隊資料顯示,從97年至100年5月31日止,行人交通事故共發生90件,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全部行人事故79%,黃勢清表示,由這數據,顯示在維護銀髮族的行走安全,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他強調,開罰不是良藥,禮讓行人的觀念要深植人心,應該靠民間、政府共同宣導。黃昇勇也表示,馬路上的目前現象都是人讓車,但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行人走斑馬線時,車輛一定要暫停,先讓行人通過。他強調,行人在行穿線上有絕對的權威,而推動禮讓行人有其相當的重要性。交通局長林志盈則指出,雖然台北市是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城市,但台北市的目標為零車禍零死亡,年底前全市國小周邊巷道設速限30,就是希望把對行人的傷害降到最低。

林信耀說,在學校裏都教育學生們,應對禮讓的車輛要揮手表示致謝,各級學校也積極推動交通安全教育,也希望交安的觀念能深植在家長的心中。他認為,對於人命的尊重,應該要把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未暫停讓行人通過的罰則提高。他強調,重罰與道德教育並行,對於推動禮讓行人一定有幫助。林信耀還建議中華維德文化協會製作令人感動的廣告,必能達到宣導效果。

台北市率先設立的小綠人倒數,最主要是讓行人了解是否還有時間穿越馬路,但羅孝賢強調,安全重於路權,行人也應隨時注意道路狀況。他強調,推動行人路權要從教育開始,然後昇華成為文化,讓禮讓、尊重、分享成為駕駛文化。另位教授周文生指出,從法規來看,行人若臨一百公尺有行穿設施時,就要走行穿線,但有多少民眾知道?經常是用路人違規或車禍時,才明瞭一些交通法規,交通法規未普及宣導,交通單位必須要檢討。當普遍聲音在強調行人絕對路權時,他指出,台灣行穿設施氾濫,行人不守法嚴重等等問題,這都值得更深入探討。

交通部從今年9月起,17萬支印有「讓」字的小旗送給所有小一生,謝潮儀說,這些小旗子可以伸縮放在書包,當要過馬路時,要舉起小旗子揮動,讓來車在遠處即有所警惕,減慢速度,讓學童平安過馬路。他在座談會上也呼籲各企業、社團捐印,讓更多學童人手一支小旗子。謝潮儀還說,他在走路要穿越無號誌斑馬線時,都會舉起手,一方面向來車示意,一方面也是向來車謝謝,這是文明社會互相禮讓的高度表現,也希望能推廣出去,相信可以改變人車關係。

為了維護學童、行人交通安全,交通單位近年掃路霸、機退,並在校園周邊設置通學巷、限速30等等交安政策,但林曉儀認為還不足,她說,家長常為接送小孩,把機車騎上人行道,還有導護志工嚴重不足,須要相關單位幫忙招募,希望透過一切努力,滿足學童行路安全的需求,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而擔任導護志工總隊長的陳良銓則認為,導護志工的行為,也是對家長們的一種無形的交通安全教育,而對於不守規的駕駛應該多加勸導。
 
20年前率先與交大合作宣導酒後不開車的長春獅子會等獅兄,對於宣導「禮讓行人」運動也表現高度的配合,300A1區下任總監鄭道牆表示,行人也是相當程度的車輛使用者,因此站在另一角度思考,除了要宣導「禮讓行人」外,也應同時宣導行人「快速通行」。他還提出,因為要禮讓行人,所以紅燈右轉駕駛常轉不過去,所以號誌燈的秒差設定有必要深入檢討。而扶輪社社長胡俊弘也說,全力支持「禮讓行人」活動,讓「禮讓」成為風氣進而成文化,呼籲推動禮讓行人外,也要禮尚往來。

陸客來台對台灣的排隊文化讚不絕口,但年初新加坡有位記者在國際新聞報導時表示,台北市是個美麗、清潔的城市,而市民則是熱情又有禮,唯一的缺點是行人要讓車輛先行,這樣的報導,使台北市的國際聲譽遭受嚴重打擊。主持人林晉章在座談會結束時表示,如何讓行人在斑馬線上有絕對權威,使禮讓文化成為台灣的驕傲,與會學者專家提出一些建議,如提高罰則;宣導禮讓行人、禮尚往來;改善秒差設計等等,都必須繼續關注與討論。




※ 新聞連結:

● 06/23 聯合晚報:http://udn.com/NEWS/DOMESTIC/BREAKINGNEWS3/6415933.shtml


● 06/23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htm?nt_pk=6&ns_pk=13000


● 06/24 台灣新生報: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4/128/2tu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