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議會第九屆議員書面質詢用紙
質詢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質詢議員:林晉章
質詢對象:台北市長、工務局長、建管處長
質詢題目:本市中山區龍江路46巷與50號之間的新蓋大樓之圍牆及警衛房何以蓋到使人行道變小,加上樹穴及行道樹人行道更窄,老人走路、婦女的菜籃車、嬰兒車、小孩上學、輪椅族都有行不得之苦,尤其下雨時就得先將傘收起淋雨走過,否則就得走下人行道至車道上,異常危險。
說 明:
一、旨述地址原為體總及體育館所在,後來體總遷入旁邊新建大樓,原體育館荒廢,常遭人丟擲垃圾,蚊蠅臭味使人厭惡,後經本席與當地里長爭取,經由當時奧會主席黃大洲協助將體育館拆除變為一個社區鄰里喜愛的綠地,後來國有財產局將土地標售蓋成現今豪華的住宅大樓。
二、附近居民正慶幸有個好的鄰居。整條龍江路(自八德路、長安東路至南京東路間)的人行道加上騎樓以及學校圍牆的退縮均有相當寬廣的人行道,未料而今竟被旨述新大樓圍牆及警衛房緊逼得只剩1.5米的人行道,再扣掉樹穴、行道樹,原本寬敞的人行空間一下子縮減,令人難以接受,尤其當地為中正國小小學生上學必經之處,學生人數眾多,常有學生被逼走下人行道至車道上的情形。去年(94年)底就發生一對老夫妻在大蹈埕碼頭附近因為了避開違停於人行道汽車而被逼走下人行道改走車道,不幸因馬路上的坑洞導致機車騎士摔倒而撞死老婦人的慘劇,國賠尚未了結,殷鑑一直未遠,怎麼進步的台北市會由政府發照允許建商蓋一個突兀的、不注重行人通行的建物?
三、細觀當地龍江路的人行空間均為1.5米人行道加騎樓或人行道加學校圍牆退縮的空間,所以行走其上非常方便,在長安東路與龍江路口、龍江路上,長安派出所斜對角的大樓雖沒蓋騎樓,但也除了人行道外,配合騎樓的深度將空地提供行人通行;而反觀旨述新大樓房屋建築本體也都退縮與全線房屋齊平,惟獨將原可供行人通行的空地以圍牆及警衛房擋住行人通行。
四、本席不解,從當地建築的一致性來看,應係須建騎樓,何以此大樓獨未建騎樓,或未如長安東路龍江路口的大樓將騎樓地退縮成空地供人通行?
五、以上均請 鈞長迅予查覆,並協助解決讓當地民眾有好的行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