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4

今天2012年11月24日是中國國民黨118週年紀念,馬英九主席率黨內各界至國父紀念館向總理孫中山先生銅像獻花致敬。更多....

2012.11.24

今天2012年11月24日是中國國民黨118週年紀念,馬英九主席率黨內各界至國父紀念館向總理孫中山先生銅像獻花致敬。
今特轉貼去年黨慶在獨家報導雜誌所寫一篇有關國民黨及孫中山天下為公精神的文章,敬請指正。
國民黨黨慶不應只緬懷孫中山 而要發揚國父天下為公精神
100.11.24 林晉章
今年適逢建國百年,11月24日也是中國國民黨建黨117周年,創始人 孫中山 先生,也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近來因大選政壇紛紛擾擾,筆者在24日早上參加「向總理銅像獻花致敬」的活動後,有如下心得:國父孫中山天下為公委屈求全,只做三個月臨時大總統,即讓位袁世凱,為求民國早日成立的精神,已不復見。而當年由於袁世凱之帝王野心、軍閥割據,導致國家分裂,使強鄰日本有機可乘,最後演變八年抗戰的這段歷史,我希望國人記取教訓,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中國國民黨建黨117周年,其實 是從1894年孫中山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算起,歷經1905年同盟會、1912年國民黨、1914中華革命命黨,最後於1919年改稱為中國國民黨至今。中國共產黨今年慶祝建黨90周年,1921年於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而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才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晚了共產黨3年。
今年918事變80周年時,筆者應林姓宗親會之邀,投稿「涵林」雜誌,發表一篇「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的國家元首與林姓宗親的關係」。筆者檢視百年來中華民國歷史,希望能喚起民眾對這段歷史的記憶,選在中國國民黨117周年黨慶時,摘錄部份重點略述。
國父歷經十次革命, 1911年12月29日被17省代表選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當時係採行間接選舉制度。1919年梁啟超提出了「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1920年起聯省自治運動獲得各省軍閥響應,孫中山認為聯省自治阻礙他統一全國的大業,堅決主張繼續北伐,要以武力統一中國。我認為,當時若孫中山接受聯省自治的主張,中華民國今日也許就像美國的聯邦體制,民主會更進步,也可能不會有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民國37年、中華民國行憲前,是兩岸共同的歷史,期間共歷經14位國家元首,任期最長的為林森主席, 民國21年1月1日 至 32年8月1日計11年7個月;第二長為蔣中正,先後2次,合計7年;任期第三長為袁世凱,合計5年3個月,而孫中山排名第四,任期4年2個月。在台灣常聽到「國民政府民國38年播遷來台」,筆者認為,此國民政府應係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之誤,其實「國民政府」一詞始於國父孫中山於 民國14年3月12日 逝世後的 14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由汪兆銘(汪精衛)出任首任國民政府主席近10個月。1929年值蔣中正為第三任主席間,張學良易幟,全國統一,這應該也是中華民國唯一次的統一。
林森為國民政府第四任主席,任職長達11年7月( 21.1.1至32.8.1),正值爆發八年抗日戰爭,蔣中正此時除任軍事委員長外,也兼任行政院長,林蔣合作無間渡過抗戰初期的堅苦,原以為可以共同接收抗戰勝利的果實,未料林森於民國32年8月1月逝世。筆者以為,假如林森未在民國32年8月逝世,當年11月的開羅會議代表中國出席的可能就不會是蔣中正與宋美齡?假如林森未逝世,蔣中正可能不會因與聯軍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交惡,而導致美國羅斯福總統於民國33年10月派魏德邁將軍接替史迪威將軍?對日戰事是否不會有多場對日失利的戰事,如衡陽保衛戰?假如林森未死,國共有無可能和談成功?有無可能避免國共內戰?沒有內戰是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會成立?而中華民國政府也就不必播遷來台?
以上所述均已成歷史,假設性的問題也沒什麼意義,但正視中華民國百年來歷經的政爭、戰亂,最後導致國家分裂,這種種一切所發生之因,不該因時間流逝而遺忘。筆者要強調,不是國父誕辰、逝世紀念日,甚至是國民黨黨慶才來想到孫中山,應該時時宣揚國父孫中山以天下為公的理念,讓後世的從政者能有所效法,別當政客,要當政治家!
附註:
國民黨黨慶不應只緬懷孫中山 而要發揚國父天下為公精神
100.11.24 林 晉 章
今年適逢建國百年,11月24日也是中國國民黨建黨117周年,創始人 孫中山 先生,也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近來因大選政壇紛紛擾擾,筆者在24日早上參加「向總理銅像獻花致敬」的活動後,有如下心得:國父孫中山天下為公委屈求全,只做三個月臨時大總統,即讓位袁世凱,為求民國早日成立的精神,已不復見。而當年由於袁世凱之帝王野心、軍閥割據,導致國家分裂,使強鄰日本有機可乘,最後演變八年抗戰的這段歷史,我希望國人記取教訓,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中國國民黨建黨117周年,其實是從1894年孫中山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算起,歷經1905年同盟會、1912年國民黨、1914中華革命命黨,最後於1919年改稱為中國國民黨至今。中國共產黨今年慶祝建黨90周年,1921年於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而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才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晚了共產黨3年。
今年918事變80周年時,筆者應林姓宗親會之邀,投稿「涵林」雜誌,發表一篇「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來的國家元首與林姓宗親的關係」。筆者檢視百年來中華民國歷史,希望能喚起民眾對這段歷史的記憶,選在中國國民黨117周年黨慶時,摘錄部份重點略述。
國父歷經十次革命, 1911年12月29日被17省代表選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當時係採行間接選舉制度。1919年梁啟超提出了「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1920年起聯省自治運動獲得各省軍閥響應,孫中山認為聯省自治阻礙他統一全國的大業,堅決主張繼續北伐,要以武力統一中國。我認為,當時若孫中山接受聯省自治的主張,中華民國今日也許就像美國的聯邦體制,民主會更進步,也可能不會有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民國37年、中華民國行憲前,是兩岸共同的歷史,期間共歷經14位國家元首,任期最長的為林森主席, 民國21年1月1日 至 32年8月1日計11年7個月;第二長為蔣中正,先後2次,合計7年;任期第三長為袁世凱,合計5年3個月,而孫中山排名第四,任期4年2個月。在台灣常聽到「國民政府民國38年播遷來台」,筆者認為,此國民政府應係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之誤,其實「國民政府」一詞始於國父孫中山於 民國14年3月12日 逝世後的 14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由汪兆銘(汪精衛)出任首任國民政府主席近10個月。1929年值蔣中正為第三任主席間,張學良易幟,全國統一,這應該也是中華民國唯一次的統一。
林森為國民政府第四任主席,任職長達11年7月( 21.1.1至32.8.1),正值爆發八年抗日戰爭,蔣中正此時除任軍事委員長外,也兼任行政院長,林蔣合作無間渡過抗戰初期的堅苦,原以為可以共同接收抗戰勝利的果實,未料林森於民國32年8月1月逝世。筆者以為,假如林森未在民國32年8月逝世,當年11月的開羅會議代表中國出席的可能就不會是蔣中正與宋美齡?假如林森未逝世,蔣中正可能不會因與聯軍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交惡,而導致美國羅斯福總統於民國33年10月派魏德邁將軍接替史迪威將軍?對日戰事是否不會有多場對日失利的戰事,如衡陽保衛戰?假如林森未死,國共有無可能和談成功?有無可能避免國共內戰?沒有內戰是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會成立?而中華民國政府也就不必播遷來台?
以上所述均已成歷史,假設性的問題也沒什麼意義,但正視中華民國百年來歷經的政爭、戰亂,最後導致國家分裂,這種種一切所發生之因,不該因時間流逝而遺忘。筆者要強調,不是國父誕辰、逝世紀念日,甚至是國民黨黨慶才來想到孫中山,應該時時宣揚國父孫中山以天下為公的理念,讓後世的從政者能有所效法,別當政客,要當政治家!
附註:
星雲大師在「佛教對政治人權的看法」一書中,引用十九世紀美國一位牧師克拉克說:「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就是政客看下一屆的選舉,政治家看下一代的福祉」。
星雲大師又說:「政治家一心做事,政客一心做官;政治家想到利人,政客想到利己;政治家公而忘私,政客私而忘公;政治家以福國利民為立場,政客以個己之私為立場;政治家為正義而服務,政客為利益而服務;政治家高瞻遠矚,政客短視近利;政治家有黨派,和而不流,政客有黨派,以黨伐異;政治家上台容易,下台洒脫,政客上台不易,下台𣎴肯;政治家有道德勇氣,政客泯滅良知;政治家肯為理想犧牲,政客只有貪欲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