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回應張亞中教授
很高興看到聯合報前總主筆黃年加入行列,縱然聯合報和旺報曾就一中同表及一中各表有諸多辯論。
許信良主張中國議會就好似歐盟議會。還有施明德發起大一中架構,您我中國大陸都對此有意見。但對您理想目標前進是有助益的。未來若再有他們兩位加入推薦,可能更有助益。
我的淺見或許不成熟,提供參酌。
北海道都沒有這麼美的北海道場
台灣重量級專家共議520後兩岸關係
中評社台北5月2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日前假佛光山石門北海道場,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前駐教廷大使戴瑞明,前聯合報社長黃年、聯合晚報發行人張作錦,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佛光大學國際長、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等重量級的“國安”專家及學者就兩岸520後的兩岸局勢充分交換意見。
會者普遍認為,“92共識”是1992年兩岸所達成的基本共識。2008年起兩岸關係能夠穩定發展,“92共識”是重要關鍵。蔡英文如果不能接受“九二共識”,520後兩岸關係將充滿著變數。
與會者認為,國民黨的挫敗,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失去了黨的論述及理想,未來國民黨的改造工作,首要當務之急就是建構一個完整,並且能夠帶領台灣走出困境的論述。與會者分別就兩岸未來可能解決政治僵局的方式交換意見。與會者認為,兩岸“主權共享,治權分立”是最符合目前的法理現狀,無論是“大一中屋頂”或“一中三憲”,都是值得參考的思維。未來的中國,一定是兩岸“共同締造”,而非誰吃掉誰,兩岸未來應積極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和平協定,才能讓兩岸關係能夠有一穩定發展的結構。
與會者也認為,如果紅綠關係弄僵,台灣的安全、外交、繁榮、尊嚴都有將會受到影響,目前海基、海協兩會交流管道也可能阻礙。為了減少兩岸關係惡化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國民黨有必要積極加強與北京的互動,以發揮保護台商及台灣民眾在大陸的利益。因此,今年的國共論壇,不但不應該停辦,反而要更慎重地積極推動。國民黨在未來應扮演好兩岸關係的安全閥,避免紅綠碰撞的緩衝器。
佛光山石門北海道場為迎接此次參與座談會的貴賓,特別在滴水坊準備豐盛素食。
北海道場是一庭極具文化氣息的道場。位於大屯火山群中的竹子山(1098m)、小觀音山(1070m)連稜往北的石門鄉中,海拔四百多公尺,佔地三十幾甲。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令人目不暇給。櫻花、杜鵑、楓樹、台灣欒樹、山菊、菅芒、木槿等等各以其特色,美化北海。四季中不變的是筆筒樹,來自侏儸紀時代的筆筒樹,以堅持不變的綠意為北海山林帶來永恆的寶藏。
沿著朝山步道上山,佇立在一旁,慈悲守候的身影是三十三觀音,三十三觀音以不同的身相度化有緣人。參訪完三十三觀音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灰色樸實的中國古城門,這就是北海道場。
北海道場的佛堂在三樓,面積不太,但清淨莊嚴,寧靜肅穆,伴著香煙裊裊,祥和的氣氛,令人心靈沉靜。佛堂供奉著三寶佛,四周的牆上有著一尊尊的小佛像,西單的牆上是一部銅雕的金剛經,時時提醒人們將經典法義運用在生活中。在佛堂後頭還有一大幅極樂世界說法圖,兩旁還有出自《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經圖,即為念佛人由憶念觀想阿彌陀佛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的十六種觀法,讓人對極樂淨土有更多的認識。
除了大殿、禪堂、會議室、視聽中心之外,北海道場還有一座藝術館,星雲大師以佛法闡揚真理,以慈悲激發善心,以藝術美化人間,因此,在各地創立許多的佛光緣美術館來展現佛教的真善美。而北海道場附設的北海藝術館正是在實踐大師的理念,將藝術與佛法融合,透過藝術美化人間,弘揚佛法。因此,北海藝術館不定期舉辦展覽,也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一同來創作,透過藝術來展現生命的多樣面向,結合現代化的藝術,本著佛陀慈悲為懷,普化眾生的心願,讓佛教的弘揚朝多方位發展。
喜好禪修的人一定會喜歡北海道場,北海道場是一個很適合禪修經行的地方。經過歷年來的努力,已開闢了一座北海公園,是個自然的戶外禪場所。如果,您有一下午的時間,您可以選擇在北海公園禪修、經行、品茶、論道。坐在樹蔭下,遠眺著天與海的交際,和風徐徐、鳥囀蟲鳴,頓時心中的雜念妄想停歇止息,心與天地融合為一,感受大自然的脈動,讓祥和、寧靜充滿心中。
道場內有觀音殿及地藏殿。地藏殿是因應現代潮流少子化,對其倫理孝親,對父母慎宗追遠安放牌位便捷需求,設置孝親平台以供大眾之需。觀音殿供大眾修持,觀音殿環繞守護的是慈悲三十三觀音身影,三十三觀音以不同的身相度化有緣人。
北海道場是一座多功能的寺院道場,以最優品質呈現,禪修念佛、八關齋戒、藥師寶懺、講習會等,對心靈作更深度探討淨化,也提供都會人士舒緩祥靜空間,滌塵靜慮的心靈補給。
張亞中也藉由此次機會,向與會者介紹其新著《菩提樹下談政治》。該書不同於一般書寫角度,而是藉由“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談論當前台灣目前的政治問題,並為兩岸關係與中華民族的未來提出建設性的看法。不同於作者其它的嚴肅學術著作,本書匯集作者近年來所發表的百篇短文,議題廣泛,立論深刻,輕鬆易讀,意義雋永,是認識台灣政治及兩岸關係值得一讀的書。張亞中並稱,據出版社表示,第一刷三千本已經快賣完,顯示一般民眾對此一議題極有興趣。
以下是聯合晚報發行人黃年先生為《菩提樹下談政治》,所寫的序:“達摩之智、觀音之慈”。原文刊登如下:
張亞中教授在本書說:學佛,悟佛,行佛。
亞中是一位智慧與實踐雙修的公共知識份子。智慧:他在世局與兩岸的知識創作上,自完體系,成一家言,本書更輯集了他的一些性情小品,尤見其胸臆之廣博與精微。實踐:他縱橫奔走兩岸政壇學界,甚且走上街頭推倡政治主張,放洋演說,又曾是洪秀柱“道路”(The Way)論述的主要建構者。亞中的智慧,是同體大悲;實踐,是摩頂放踵。
我和亞中是不打不相識。
二〇一〇年我在《聯合報》撰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元旦感思>系列社論六篇(元旦六論),闡述“一中各表/杯子理論/屋頂理論”的兩岸思維。社論刊出後,亞中與黃光國教授、謝大寧教授三人聯名在旺報發表了六篇系列評論<六問聯合報>,闡論他們創議的“一中同表/一中三憲/兩岸統合”,並指“一中各表”等於獨台,等於“台獨”,等於偏安。
我為<六問聯合報>寫了一篇答覆文字,題為<“一中各表”等於“台獨”偏安?>。當時,我一〇六歲的岳父正病篤彌留,我在陪病榻前寫完這篇文稿,於一月二十五日在聯合報刊出。
我在該文指出,<元旦六論>與<六問聯合報>的共同處大於相異處。最大的共同點有二:
一、都是“泛屋頂理論”。例如,<六論>所指的“一中”,是指“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的“一中”;此與<六問>“第三憲”所指“一中”應有交集。
二、皆認為北京是主要變數。<六問>指北京不可能接受“一中各表”。<六論>則指,若要北京接受“一中三憲”,則北京自應先接受“一中各表”。因為“一中各表”是“一中三憲”的前提條件。
這篇答文的核心概念是:我認為,就發展面而言,“一中各表”與“一中三憲”是名異實同。六年後的今天,我覺得,我與亞中的相異處仍有,但共同處也更大。只是,我強調的是一中各表的“過程論”,亞中強調的是一中三憲的“目的論”。
我相信,我也期盼,兩岸未來的解決方案可在“一中三憲”的架構下實現。我們可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這類的思考:
一、可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杯子理論”,或“一中各表”,來表達“過程論”。這就是亞中所說的“一中兩憲是兩岸的存量”、“在治權方面是互為主體”。
二、也可用“共同締造論”、“大屋頂中國”,或“一中同表”,來表達“目的論”。這也就是亞中所說的“第三憲是兩岸的增量”、“在主權方面是共有主體”。
亞中說:“和平協議”就是在尊重確定兩岸“存量”(一中兩憲)基礎上的“增量”(第三憲)協議。我完全贊同。
亞中主張,兩岸“分治而不分裂”。這應當也是我在“大屋頂中國”中所關注的“主體性(分治政府)”與“連結點(大屋頂中國)”。
若用亞中的語言來說,我們共同認為,沒有“一中兩憲”的存量,即無“一中三憲”的增量。因而,我雖比較關注“一中各表(兩憲)”的“過程論”,亞中則似乎比較注目“一中同表(第三憲)”的“目的論”,但我們同為“九二共識升級版”的支持者。
亞中的“一中三憲”已成兩岸的一幅旗幟,且大陸民間方面向未排擠或否定此論。這是兩岸值得珍惜的一條思維路徑,期待能夠繼續拓寬夯實。
亞中的智慧與實踐,兼有儒、釋、法、墨的風采。儒以天下為己任,釋為同體大悲,法主創規立制,墨是兼愛非攻、摩頂放踵。身軀魁梧的亞中,貌有達摩之智、鍾馗之威,常作兩岸獅子吼;爾今在菩提樹下其言諄諄,必也會令人見到他的觀音之慈。